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國家鄉村振興局綜合司 關于推介第四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村(農牧)廳(局、委)、鄉村振興局: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重要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和創新鄉村治理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提高鄉村現代化治理水平、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安寧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各地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結合本地實際,加強黨的領導、健全體制機制、創新方式方法,涌現了許多好經驗好做法。2019年起,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已連續三年聯合遴選推介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為充分發揮典型的引領帶動作用,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開展了第四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征集遴選,在各地推薦基礎上,從強化黨組織領導、加強縣鄉村聯動、強化數字賦能、解決突出問題等4個方面,優中選優,精心選取了31個典型案例。這批案例特色鮮明、成效顯著,其做法可復制、可推廣。現印發各地,供學習借鑒。一是強化黨組織領導,推動“三治”融合。寧夏回族自治區、山西省晉中市,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南通市如東縣,湖南省衡陽市耒陽市,上海市浦東新區航頭鎮,貴州省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新鋪鎮臥龍村等7個案例,堅持以黨建為引領,通過“一村一年一事”、村民網格化治理、黨群議事小組議事、“灣村明白人”參與治理和積分制、清單制等方式,探索“三治”結合的載體、平臺、途徑。二是加強縣鄉村聯動,促進治理資源下沉。浙江省衢州市、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浙江省麗水市云和縣、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武宣縣通挽鎮等7個案例,通過整合多方力量、構建互聯互通治理網、推動資源下沉等方式,推動縣鄉村聯動,形成共抓治理合力。三是強化數字賦能,提升現代化治理水平。河北省邢臺市巨鹿縣,江蘇省鹽城市東臺市,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寧波市象山縣,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河北省邯鄲市魏縣沙口集鄉,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花田鄉,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梅山鎮燈光村等8個案例,適應時代發展、緊貼治理實踐,探索數字化賦能鄉村治理新方式,更好滿足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四是解決突出問題,強化重點群體和區域治理。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湖北省仙桃市、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天等縣、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上海市青浦區重固鎮、甘肅省隴南市康縣迷壩鄉、天津市靜海區陳官屯鎮呂官屯村、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城川鎮黃海子村等9個案例,聚焦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等難點問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等重點區域,健全組織體系、創新治理機制、找準切入口,推動鄉村治理重心下沉和為民服務不斷延伸。黨的二十大對完善社會治理體系作出了重大部署。各級農業農村、鄉村振興部門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強使命感責任感,以鄉村善治的良好成效推動鄉村振興;要堅持人民至上,進一步深化對鄉村治理規律的理解,完善治理體系、健全規章制度、加大保障力度,更好惠及廣大農民群眾;要堅持守正創新,認真學習借鑒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做法,結合實際創新方式方法,提升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要堅持問題導向,梳理本地鄉村治理存在的不足,制定針對性解決方案,在解決具體問題中增強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堅持系統觀念,縣鄉村統籌謀劃,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一體推進,推動各項任務落實落地。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國家鄉村振興局綜合司
附件:
第四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名單
1.開展“一村一年一事”行動 扎實推進鄉村善治(寧夏回族自治區)2.“六抓六治”全面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山西省晉中市)3.從“大管家”到“大家管” “五個一”推動百村共治(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4.“融合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5.用好“灣村明白人” 管好灣村那些事(湖南省衡陽市耒陽市)6.以“科技+積分”提升鄉村治理水平(上海市浦東新區航頭鎮)7.黨群議事小組議出美好鄉村(貴州省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新鋪鎮臥龍村)1.“縣鄉一體、條抓塊統”提升治理效能(浙江省衢州市)2.駐村“尖刀班”聯動發力 激活鄉村治理新動能(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3.創新“街鄉共治”模式 推動城鄉融合治理(浙江省麗水市云和縣)4.推廣“一網三聯五清單” 鄉村治理實現精細化(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5.創新“五聯三通”治理模式 “一張網”穩定省際“一條線”(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6.創設鄉村法治服務中心 探索矛盾糾紛調處機制(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7.建立“五事共治”機制 打開鄉村治理新局面(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武宣縣通挽鎮)1.打造“巨好辦”服務平臺 構建鄉村治理新格局(河北省邢臺市巨鹿縣)2.創建數字化治理平臺 實現權力陽光下運行(江蘇省鹽城市東臺市)3.“建村釘”敞開鄉村數字治理大門(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4.搭建線上“村民說事” 暢通群眾議事協商渠道(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5.推進農村集體產權數字化管理 夯實鄉村治理基礎(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6.創新服務“小程序” 助力鄉村“大治理”(河北省邯鄲市魏縣沙口集鄉)7.構建四種機制 走好鄉村治理“數字路”(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花田鄉)8.“智慧治理”打通鄉村振興之路(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梅山鎮燈光村)1.白事“一碗菜” 助推鄉村善治(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3.建立“五基”機制 開展“六自”互助(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4.創新“三站四會五家”治理模式 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天等縣)5.“車不過十,禮不過百” 創新紅白理事會助推鄉村治理(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6.找準治理“短板” 提升治理手段信息化水平(上海市青浦區重固鎮)7.辦理群眾“微心愿” 構建社會“大和諧”(甘肅省隴南市康縣迷壩鄉)8.弘揚耕讀文化 推進鄉村治理(天津市靜海區陳官屯鎮呂官屯村)9.“135+讓一步”夯實鄉村治理基礎(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城川鎮黃海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