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_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_日韩国产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中字无码手机在线电影

浙報深讀|這件事,湖州為何連續3年成全國唯一“全域先進”?

2022.05.19

白茶采收季節,“倒春寒”天氣讓安吉溪龍鄉一些茶農發愁。望著百畝茶山,茶農們點開“白茶產業大腦”手機應用,發起了專家實時咨詢。“最近要注意茶樹保溫,在做好采茶工疫情防護的同時,及時采收。”聽著農技和氣象人員解答,他們懸著的心落了地。

  農場變聰明,產業更智慧,治理手段在變革……鄉村與數字化在湖州碰撞出越來越多的可能。國家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在2021全國縣域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水平評價中,該市三縣兩區全部獲評先進縣。至此,湖州已連續三年成為先進縣全覆蓋的地級市,屬全國唯一。

  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離不開農業農村現代化。而信息化、數字化,無疑是評價現代化發展水平的重要表征。湖州為何能連續三年拿下“全域先進”?榮譽背后有何發展秘訣?信息技術和數字思維,怎樣推動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先行示范?記者走訪湖州鄉村,看田野阡陌之間新氣象。

農場變聰明
數字技術助力農業高質高效

  最近,地處德清阜溪街道的水木莫干山都市農業綜合體,每天都能產出1500公斤番茄,發往全國市場。更有意思的,是這些番茄都長在“空中”。工人乘軌道車,在玻璃大棚中穿梭、采摘、分揀。水肥一體滴灌系統一刻不休,給每只番茄“投喂”均勻、充足的養分。在遠程管控平臺中心,技術人員阿爾法正處理數據、下達指令,實時調整溫度、濕度、二氧化碳等指標。
水木莫干山都市農業綜合體。圖片由水木莫干山公司提供

  
“我們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建立最優生長環境模型,從種苗開始,進行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阿爾法說,同等土地面積下,他們的生產效率是傳統農業的50 倍,水、肥卻能節約90%,番茄采摘期由原先的2至3個月延長至全年。

  這一占地70.6畝、投資1.2億元的綜合體,儼然是個現代化的“蔬菜工廠”。如今,在湖州,類似的農場已有30個,覆蓋糧油、果蔬、水產、白茶、湖羊等重點產業。比如,地處吳興的弘鑫水產,讓魚住進被稱為“水立方”的大型玻璃水箱,這里能自動加溫、增氧、投飼、凈化,“搬家”后,魚的產量從每年每立方米1至2公斤增加到40至50公斤。

  湖州市農業農村局產業信息處處長吳建榮告訴記者,農業農村部關于縣域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水平的評價體系,有6項一級指標,分別為發展環境、基礎支撐、生產信息化、經營信息化、鄉村治理信息化和服務信息化。其中,生產信息化占比最高,達30%,主要考量大田種植、設施栽培、畜禽養殖、水產養殖過程中農機作業、水肥精準控制、自動化飼喂等情況。此外,發展環境也占比不小,達15%,主要看縣域財政、社會資本投入情況。

  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起源地,湖州美麗鄉村建得早,打造高品質生態環境之時,也為數字鄉村建設打下良好基礎。2018年至2020年,農業農村信息化年均投入方面,湖州一直位居浙江前三,縣均總投入25億元左右。截至目前,全市916個行政村中4G網絡覆蓋率和光纖覆蓋率均達100%,建設開通農村5G通信基站600余個,實現重點鄉鎮核心鎮區成片覆蓋。

  近年來,當地還圍繞錢、地、人等要素,出臺了支持農業高質量發展、農業“標準地”、鄉村振興人才等政策,例如對新認定的市級“未來農場”給予200萬元獎勵等,激發了工商資本的入駐熱情。2019年下半年以來,湖州已有400多個投資千萬元以上涉農項目落地。

  “這些項目,本身規模大、科技含量高,投資主體推進數字化改造意愿強,是縣域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的‘領跑者’和‘風向標’。”吳建榮說,眼下,一個個“未來農場”成為鄉村產業發展的引擎,并協同帶動180多個種養基地完成數字化改造。


長興縣呂山湖羊產業化聯合體 湖州農業農村局供圖



  長興農業重鎮呂山鄉,因天下牧業有限公司的到來,湖羊養殖產業氣象一新。走進湖羊智慧循環產業園區,只見高架棚羊舍內,成排羊群正低頭進食。工作人員手持儀器,掃過羊耳上的芯片,年齡、血統、斷奶時間等信息,即刻出現在記者前方的數字牧場大屏上。

  “大數據幫助我們防止羊的近親繁殖,實現科學飼養,種羊懷孕率從85%增加到95%,存活率大大提升。”天下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施國強說,作為浙江規模最大的湖羊養殖基地,他們為周邊乃至東北、西北地區提供優質種羊,69幢羊舍總存欄量已超3.9萬頭。

  2021全國及浙江省的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顯示,全國參評的2600多個縣(市、區),總體發展水平為37.9%,浙江共有85個縣(市、區)參評,總體發展水平為66.7%。而湖州總體發展水平高達81%,三縣兩區連續三年全部入圍全省排名前二十。

產業更智慧
數字手段消弭小農戶與現代產業的鴻溝

  對于縣域來說,利用數字賦能農業農村,更艱巨、更關鍵的任務還在于,怎樣讓多、散、小的農戶搭上信息化發展的快車。

  安吉推出的“白茶產業大腦”服務端應用,去年3月上線后,已為1.7萬戶茶農提供茶園確權、茶青交易取號、莊稼醫院線上問診等服務。據安吉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婷介紹,全縣共有茶園20多萬畝,白茶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60%,是當之無愧的富民產業。但這些年,白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也存在難點:對內,以小規模散戶生產為主,統一管理難,肥藥施用隨意性大,隨著對茶園總面積的管控,茶農提升畝產值需求也與日俱增;對外,假冒現象頻發,市場秩序維護難。


安吉白茶園里的無線農業氣象綜合監測站設備 安吉縣委宣傳部供

  為此,“白茶產業大腦”歸集土地、農戶等14類452萬條信息,打造茶產業一張圖、肥藥兩制一本賬、數據服務一朵云、監管提質浙農碼、智慧茶園一體化五大場景。例如,以往的采茶季,茶農凌晨3時要到市場排隊、取號,現在通過手機就能預約取號。茶農還能憑電子茶園證,按每畝茶地15公斤干茶標準,在線領取唯一浙農碼、定制包裝等。“物流預約、法律咨詢等服務也會陸續上線。”陳婷說,去年白茶產值由27.59億元增加至31.13億元,帶動全縣農民平均增收8600元。

  除白茶以外,眼下湖州還有漁業產業大腦、湖羊產業大腦等在建。數字化手段和思維,正助力破解傳統辦法不能解決的難題,消弭小農戶與現代產業之間的“數字鴻溝”,也推動產業提質、農民富裕。2021年,湖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52.4億元,同比增長4.1%,增速居全省第二。

  分析評價標準能進一步發現,除了資金投入、生產信息化兩項重要指標,農業經營、服務信息化指標的分量也頗重,分別占比25%、10%。

  “推進農業農村數字化過程中,我們很注重協同推進電商、冷鏈、物流、倉儲等發展。”吳建榮介紹,目前,全市村級電商服務點覆蓋率達100%,“吳上興鮮”“長興鮮”“南潯知味”等本地電商平臺迅速崛起,德清還連續兩年入選了浙江省縣域農產品網絡零售額排名前二十的縣(市、區)。得益于農產品全鏈條數字化應用場景建設等,湖州在“縣域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化發展水平”評價上,得分高達97%。

德清縣農村電商產業園的主播為農產品帶貨 受訪者供圖

  地處乾元鎮的德清縣農村電商產業園,一派熱鬧景象。培訓室里,主播們正手把手教村民運營網店、線上帶貨、拓展銷路。直播間內,1994年出生的主播劉凱歌,正賣力推介本地農特產品。網絡平臺上,平均每場直播都有上千人次圍觀。

  運營負責人黃偉星告訴記者,這一產業園于去年9月投運,為電商創客和從業者提供攝影室、直播間、冷庫、倉儲等公共設施和服務,目前已有15家企業入駐。此外,一支由90后年輕創客組成的園區運營團隊,還通過品牌打造、產銷對接等,幫助縣里有需要的農民、農業主體“連線”全國市場,短短半年就打造了德清酸菜黑魚片、蝦田米、青蝦、早園筍等精品網貨。

  讓更多農民“觸網”,將產業鏈條拉長,這些探索的成效,反映在增收數據上——2021年,湖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03元,增長10.9%,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城鄉居民收入比進一步縮小為1.65:1。

鄉村在變革
數字治理讓鄉村宜業又宜居

  鄉村要宜業也要宜居。數字化如何重塑現代社會治理體系、提升鄉村公共服務品質,是縣域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水平評價的重要內容,也成為湖州各縣、區關注的重點領域。

  “治村不能光靠面子,還得用好先進技術和理念。”長興縣呂山鄉龍溪村里,黨總支書記任金火講述了從12345和110電話開始的數字化治理之路。這一擁有809戶村民的村莊,由19個自然村集聚而成。土地整治、垃圾分類、助老服務……事務繁雜,鄰里之間陌生,治理難度大,“村民有事就打熱線,但矛盾調解責任最終還是回到村里,等待過程中還會產生新矛盾。”

  為提升辦事能力,讓數字化手段真正惠及老百姓,龍溪村在每家每戶門口,貼上了一個名為“融一碼”的二維碼。“手機一掃,有問題發‘曝光臺’,還能找工作、找律師、找醫生,方便又好用。”村民徐禮祥告訴記者,1月12日,他發現村里一處路面破損,導致雨天污水外流,就登錄賬號反映了情況,村里立刻反饋,修補了路面。

  “村里能解決的問題,我們承諾24小時內解決;村里不能解決的問題,上報基層治理‘四平臺’,協同鄉鎮、城管等部門解決。”任金火說,2020年9月程序上線以來,“曝光臺”后臺已受理380余件問題,處理效率較以往提高60%以上,推動基層治理從低效到高效、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

  不止于此,小小二維碼,還歸集了銀行、人社、醫院等各個部門應用。一個口子進入,村民就能獲得23項服務。“村民辦事,不再需要掃一堆不同的碼,獲得感提高了,每月底我們還按照后臺日活數據,發布應用排行榜,倒逼相關部門提供更貼心、更充分的公共服務。”呂山鄉黨委書記陸偉杰介紹,今年初,“融一碼”已推廣至長興全縣的234個行政村,助力治理效能和服務品質協同提升。

  據了解,三年來,作為浙江首批省級數字鄉村試點示范市,湖州率先發布了《“數字鄉村一張圖”數字化平臺建設規范》《鄉村數字化治理指南》兩個縣級地方標準。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當地還逐步打通農業農村、自然資源、大數據、水利、交通、民政等30多個部門的數據和基層治理四平臺、雪亮工程、浙里辦、地理信息等系統,匯集核心數據近600億條。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916個行政村全部實現“數字鄉村一張圖”上線運行。

  數字和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鄉村,不斷變革農民的生活方式。走德清下渚湖街道“生態綠幣”兌換驛站,一塊數字屏上,實時滾動著居民積分信息。“老百姓參與垃圾分類、環境保護等行動,都能記錄、轉換成綠幣,再到街道兌換點和加盟商處換取日用品。”下渚湖街道相關負責人說,這一模式,激發了大家踐行綠色理念、參與鄉村治理的熱情,接下來,綠還將用到銀行信用、旅游服務、平安綜治等領域,真正形成數字治理閉環體系。

  眼下,湖州正在各縣域“數字鄉村一張圖1.0版”基礎上,基于未來鄉村“一統三化九場景”要求,著手打造2.0版數字鄉村。村莊遇見數字,還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返回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闽清县| 宁城县| 喀喇| 新乐市| 福建省| 科尔| 鹤峰县| 弥勒县| 揭阳市| 岫岩| 安阳市| 大足县| 南开区| 扬州市| 泸州市| 水城县| 静宁县| 德惠市| 改则县| 德令哈市| 德钦县| 志丹县| 克山县| 汶川县| 沾益县| 延寿县| 海口市| 南平市| 丹阳市| 旬邑县| 尚义县| 仁布县| 梁河县| 社旗县| 方城县| 保德县| 玉龙| 旺苍县| 无棣县| 淳安县| 甘泉县|